|
||||
|
||||
10月10日,由水電一局承建的新疆哈密抽水蓄能電站下水庫攔河壩填筑工程全線填筑至設計高程,較計劃提前一個月完成目標任務,標志著大壩填筑取得圓滿成功。這座巍然屹立于天山山脈的“綠色能量堡壘”成功筑起“龍骨”,為項目如期實現下閘蓄水目標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工程建設邁入了全新的階段。 攻堅克難,筑造天山“新地標” 新疆哈密抽水蓄能電站是國家“十四五”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工程。其中,下水庫攔河壩是電站的核心建筑物之一,其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頂高程1767.00米,最大壩高81米,壩頂長504.00米,壩頂寬10米,總填筑方量為222萬方,平均月填筑方量為31.7萬方,施工高峰強度達45萬方。壩料分區從上游至下游依次是:墊層料區、過渡料區、上游堆石區及下游堆石區。自大壩填筑工程啟動以來,水電一局哈密項目部全體建設者便與時間賽跑,與艱苦環境較量。 項目地處天山深處,面臨酷暑、大風、有效施工期短等諸多嚴峻挑戰。項目部科學策劃、精準施策,通過優化施工方案、強化資源配置、引入智能化碾壓監控系統等措施,確保了填筑作業的連續高效。全體參建人員發揚“自強不息,勇于超越”的企業精神,克服了地質缺陷、填筑料源供應緊張等問題,采取雙班作業,人停機不停,精心策劃,合理組織,圓滿完成目標任務。 精益求精,質量安全雙護航 在整個大壩填筑過程中,項目部始終將質量與安全視為生命線。建立健全了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對填筑料源、攤鋪厚度、碾壓遍數、壓實密度等關鍵工序進行全過程、無死旁站監督和檢測。同時,廣泛應用數字化大壩施工技術,實現了對碾壓軌跡、速度和厚度的實時監控與反饋,確保了每一層填筑都滿足設計規范要求,大壩整體施工質量優良,各項檢測指標均達到或優于設計標準。 在安全管理上,項目部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通過常態化安全教育、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成功實現了大壩填筑期間安全生產“零事故”的目標。 里程碑意義,蓄勢待發新征程 下水庫攔河壩填筑的圓滿完成,是哈密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鍵一步。它不僅為后續的混凝土面板施工、庫區防滲及蓄水等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電站按期投產發電提供了堅實保障。 電站建成后,將主要承擔新疆電網的調峰、填谷、儲能、調頻、調相和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對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促進新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大規模消納、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下一步,水電一局新疆哈密項目部全體建設者將繼續保持昂揚的斗志,乘勢而上,全力以赴投入到后續工程建設中,為將哈密抽水蓄能電站打造成精品工程、標桿工程而不懈奮斗,在廣袤的新疆大地上再立新功!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