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水電一局西南某項目導流洞及尾水洞工程建設現場,金屬結構安裝正以“毫米級”精度標準全速挺進。從臨時擋水閘門門槽到封堵閘室保護框,再到尾水洞檢修閘門與啟閉機,每一處安裝均以嚴苛的技術標準和貫穿始終的安全管控,生動詮釋著“精益建造”的工程理念。 毫米級精度:技術參數的極致把控 本次金屬結構安裝涵蓋三大核心部分,涉及多種復雜結構形式,對施工精度提出了嚴苛要求,技術要求堪比“繡花功夫”。導流洞門槽安裝中,2孔臨時擋水閘門門槽埋件的鑄鋼主軌(ZG35Cr1Mo)與Q355C鋼板焊接件,其平面度、扭曲值均被精準鎖定在2毫米內,組合錯位精度≤1毫米,高程偏差嚴格控制在±5毫米。封堵閘室保護框安裝時,8套單節高達4米的保護框,節間需精準預留10毫米透水間隙,復合材料滑塊與鋼滑塊的安裝公差更需精確至0.5毫米。尾水洞檢修閘門門楣工作面平面度要求≤2毫米,組合錯位≤0.5毫米,23200KN啟閉機的安裝軸線偏差被牢牢限定在1.5毫米內。“這些數據不是冰冷的指標,而是質量的底線。”技術負責人強調。如此精密的控制標準,要求每一道工序都必須做到“穩、準、細”。 全鏈條安全:從運輸吊裝到焊接作業 “安全是施工的首要前提,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在施工現場,安全管控貫穿金屬結構安裝的每一環節。針對結構件分節制造、運輸、現場拼接的特點,項目團隊制定了全流程安全方案。運輸與吊裝環節,構件運輸前全面檢查車輛制動系統,吊裝時設專人指揮并劃定警戒區,確保“零干擾”作業。高空焊接時,雙鉤安全帶、穩固作業平臺、實時消防監護構筑“三重防護”,焊接溫度監測同步降低變形風險。通過“班前交底、班中巡查、班后總結”的三級管控模式,項目累計實現安全工時超10萬小時,事故率為零。 創新工藝:破解精度與強度難題 面對焊接變形與微米級校準的嚴峻挑戰,項目團隊以技術創新破局。采用“對稱分層焊”工藝,成功將主軌螺栓同軸度誤差壓縮至1毫米內。尾水洞門楣安裝中,創新應用激光基準定位與百分表微調相結合,實現了0.5毫米錯位控制,精度達行業領先水平。“每一個精準數據的背后,都是對工程質量的堅定承諾。” 目前,項目金屬結構安裝已完成60%,團隊將持續以“毫米不差”的極致追求,筑牢工程基石。正如現場標語昭示:“每一道焊縫都是責任,每一組數據都是承諾。”——這既是精密技術的勝利,更是精益匠心的傳承。 |
||||
【打印】
【關閉】
|
||||
|